种猪育种
联系谊发
手机:13303925359(赵建治)
传真:0392-5853137
邮箱:hnyifa@126.com
网址:www.hnyifa.com
正文内容
遗传——公猪的遗传和管理
发布时间:
2016-01-25
历史进程
育种就是通过改良获得遗传性状的改进过程,最开始育种是通过眼观评估,定义不精密、偏主观、持续时间长;20世纪中叶,采用生产成绩记录,增加了客观数据对比、有更快的进展、更明确的目标,但是仍然只是单个个体选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算法改进采用EBV/EPD进行育种,可以通过算法矫正环境因素对育种的影响,在多性状育种中需要系数以及选择指数;最近2-3年DNA育种技术发展迅速,可以快速选择特定的等位基因,或者进行基因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遗传学原理
△G=遗传力*选择差异。遗传基因改良与该性状的遗传力相关,1980-2006年性状的年度基因改良量上升迅速。不同性状的遗传力相差很大,主要是由群体特定差异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育种品种选择上游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选择该性状进行育种;另一种是选择和该性状相关的另一个性状进行育种,比如采食量和背膘是两个相关的性状。
捕捉价值
利用特定的父系和母系进行育种,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统计可以在纯种水平上快速替换。快速的基因改良可以通过提高繁殖水平和商品水平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进口新鲜或者冷冻的高品质精液,引入国际品种的种公猪,但是要考虑在引入过程中带来的生物安全的风险。
未来发展
培育需要的遗传性状,通过指数选择,设定母猪生产力指数、终端指数、母系指数。美国全国种猪改良联合会制定了相关的多性状选择时用到的指数估值,通过单体表现成绩以及同群的生产成绩指标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